|
清洗定转子
|
去除定子绕组、转子铁芯表面的油污、粉尘、碳粉等杂质,避免杂质导致的绝缘击穿、散热不良
|
1. 定子:采用 “高压空气吹扫 + 中性清洗剂浸泡(如碱性除油剂)+ 清水冲洗”,重点清洁绕组缝隙、铁芯通风槽;
2. 转子:若为绕线转子,需保护滑环表面(用绝缘布覆盖),清洁转子导条与端环连接处的积灰;若为鼠笼转子,直接冲洗铁芯表面;
3. 清洁后需用压缩空气吹干,确保定转子表面无残留水分
|
电机运行环境多尘(如矿山、冶金)、油污重(如机床、油泵),或出现过热、绝缘电阻下降时
|
|
更换碳刷或其他零部件
|
替换磨损超标的易损件,消除因部件失效导致的运行故障(如换向火花、接触不良)
|
1. 碳刷更换:
- 检查标准:碳刷磨损至原长度的 1/3(如原长 25mm,磨损至 8mm 以下)、碳刷与滑环接触面积<70%、碳刷弹簧压力不足(如弹簧弹力下降 20%)时必须更换;
- 操作要求:新碳刷需与滑环 “研磨适配”(用 00 号砂纸贴合滑环转动研磨),确保接触紧密,更换后需空载运行 10-20 分钟检查换向情况;
2. 其他零部件:如轴承(振动超标、异响)、密封圈(漏油、进尘)、接线端子(氧化、松动)等,需按原型号更换,避免混用不同规格部件
|
绕线式电机、直流电机(碳刷磨损是常见问题);电机出现异响、振动增大、漏油时
|
|
真空 F 级压力浸漆
|
增强定子绕组的绝缘性能、机械强度,提升防潮、防腐蚀能力,修复绝缘老化缺陷
|
1. 预处理:浸漆前需将定子预热至 80-100℃(去除绕组内部潮气,提高浸漆渗透性);
2. 浸漆工艺:
- 真空阶段:将定子放入浸漆罐,抽真空至 - 0.095MPa 以下,保持 30-60 分钟(排出绕组内部空气,避免气泡残留);
- 压力阶段:通入 F 级绝缘漆(如 1032 三聚氰胺醇酸漆),加压至 0.3-0.5MPa,保持 60-90 分钟(确保漆液充分渗透至绕组导线间隙、匝间绝缘层);
3. 漆液要求:F 级绝缘漆需符合 GB/T 1981.1 标准,耐温等级≥155℃
|
电机绕组绝缘老化(绝缘电阻<1MΩ)、受潮、或维修时拆解过定子绕组
|
|
烘干
|
去除浸漆后绕组中的多余漆液和水分,使绝缘漆固化成型,形成稳定的绝缘层
|
1. 烘干温度:分阶段升温,初期 60-80℃(低温排潮,避免漆液过快固化导致裂纹),中期 120-130℃(保温 4-6 小时,促进漆液固化),后期自然降温;
2. 监测指标:烘干过程中定期测量绕组绝缘电阻,当绝缘电阻稳定在 50MΩ 以上(F 级电机)且 2 小时内无明显下降时,视为烘干合格;
3. 注意事项:烘干时避免电机铁芯局部过热,可采用热风循环烘干箱,确保温度均匀
|
真空浸漆后必须执行,或电机受潮(如雨季存放不当)导致绝缘电阻下降时
|
|
校动平衡
|
修正转子的质量不平衡,减少电机运行时的振动和噪声,避免轴承因振动过载损坏
|
1. 检测设备:使用动平衡机(如硬支承动平衡机),测量转子在额定转速下的不平衡量;
2. 平衡标准:根据电机转速确定允许不平衡量,如转速 1500r/min(4 极电机)的转子,允许不平衡量通常≤5g・cm;
3. 修正方式:
- 加重法:在转子不平衡相位的相反侧焊接或粘贴平衡块;
- 去重法:在转子不平衡相位处钻孔(需避开转子导条、端环等关键部位);
4. 复检:修正后重新测量,确保不平衡量符合标准
|
电机运行振动超标(如振幅>0.1mm)、噪声增大,或转子拆解后(如更换轴承、修复转子导条)
|